My CS Master Application (in Chinese)
天天盯着别人怎么厉害, 那最终只会觉得除了去东南门卖卷馍以外啥也干不成.
本文介绍我的 cs master 申请总结. 我主申科研向 MSCS, 兼顾找工向 MSCS.
有时候没法去羡慕别人, 别人可能生下来就拿着大量资源, 或是有优渥的家庭, 或是有视野和平台, 或是有极高的智力, 或是有超乎常人的毅力, 或是全都有… 这些都不是我能掌控的了的, 我能做的只是发挥自己最大的主观能动性, 以及相信自己, 在自己的世界里过的开心, 有一点微小的进步, 也能给别人, 给社区带来一点微小的快乐和贡献, 就够了.
这篇文章挺好的, 可以看看.
这两篇文章对于 PhD 申请和科研向 MSCS 申请挺好的, 后悔没有早看到早准备. Summary of Grad App (tylergu.com) and jedyang97/awesome-cs-phd-application-advice: A curated list of awesome advice for computer science Ph.D. applicants. (github.com)
如果你认真读完以上内容, 我想你已经不需要读接下来的内容了.
关于我
C9, 大类, 自动化 (与 CS 和 AI 的关系很低), 主申 CS, 未来 NLP 科研向, 无 paper.
硬实力:
软实力:
三段 NLP 相关科研, 两段校内一段 PSU remote 暑研, 均无产出. 三封强推 (两封校内一封暑研老板). 无实习.
结果
彩票 4 所, 冲刺 5 所 (CMU, UCLA, Brown, UMich, UvA) + 主申 5 所 (UCSD, USC*2, Columbia, PSU) 比较多, 保底 4 所. 分布比较平均.
重要性排序以及我的感觉
我个人并不能排出一个比较大小… 说几个因素吧.
有大牛的强推和顶会 1 作这种, 再或者海外厉害 ap 的强推和顶会 paper, 在以前可能稳了, 但现在不一定… 不知为啥有的学校 GPA 控… 但是没有的话基本上能去的学校得毙掉一大半.
GPA 的绝对数值甚至比本科学校重要了(?) 比如 ETH, EPFL, UCSD. 哪怕牛推强推搞到手了 GPA 低排名低都有可能拒… 而且 GPA 这块除了清北感觉甚至华五的 GPA 也得和其他 985/211 一起比, 也挺坑的… 但是光有 GPA 可申的学校太有限了.
不是 CS 科班又得毙掉一批学校. 基本上如果不是科班的话今年保底都不一定能拿到. 看到地里录 NYU Tandon, NEU, UCI, USC 等等 MSCS 的基本就是 CS, SE 这些专业, 哪怕我三围比人家高也没用…
这三点的重要性, 我也不好比较, 感觉最好都有:sweat_smile:.
然后 TG 105+320+3.0 感觉就能申 MSCS 了, 不过有的口语得看看. 至于文书我觉得很少有人能写出花来, 如果你觉得自己也是个普通人那就普普通通地按照模板把各个经历用完善的逻辑串起来吧.
明年申请只会更卷, 一方面去美国的难度 (政策, 签证) 会加大,
最终会导致申请难度加剧.
申请中的各个点
下面介绍一些小点.
信息搜集
目前已经被一亩三分地垄断了. 我的建议, 先把新手上路弄了, 拿到 100 米. 剩下的每天签到/写经验贴. 很快就能 200 多米, 申请时发帖看帖啥够了. 搜索全靠 instant search. 也能用.
课程
因为 GPA 的绝对数值变得重要, 因此尽量让专业课的分数拿的高一点吧. 我在大三下学期之前都属于认真经营 GPA 的人. 大三下之后中心转到语言备考和暑研上, 成绩下滑, 总体维持在 92/100 (最终 GPA 10/197, 5%).
语言
有关语言, 我实在不配发表什么高见. 我的英语实在垃圾, 智商不够, 又缺乏自制力, 只能靠氪金了. 我觉得最有效率的氪金应该是找一个过来人一对一, 如果找不到的话, 再就是找一些"营", 看着别人的刷题方法然后自学自练, 有问题在某群问老师这种. 除此之外普通外语机构的一对一, 大班, 看辅导书都不靠谱.
建议先 GRE, GRE 有效期五年所以什么时候考都行. GRE 纯靠背单词和刷机经. 单词机经我用的张巍 GRE 的机经和单词. 主要成败在于 Verbal, Verbal 的成败又在与填空. (阅读很难看懂, 大不了蒙). 最终在裸考 Q 和 AW 的情况下 (考前一天背单词, 看作文), 以 155+167+3.0 在大三用四周结束 GRE.
托福难度反而比 GRE 大. 阅读在 GRE 训练后单词都不是问题了, 降维打击, 但是听力口语写作还是挺麻烦的. 需要点时间积累… 建议早考出来, 便能早早留出时间做后面的事情. 也能享受到出国交换的机会. 但托福有效期短, 还不能考太早, 算好时间 (大二秋冬考, 申请时就能用上). 献上我的愚见.
科研
早做科研可以确定自己适不适合, 同时校内科研经历也是暑研的敲门砖.
最好科研和申请专业相关度较大, 比如我大二开展第一段科研, 大三冬天第二段, 大三暑假第三段, 都和 NLP 有关, 显然是可以试着申请 MSCS 的.
在大多数 CS 的申请学校中, 有分量的 paper 是很重要的 (没有 connection, 没有牛推, 只能发 paper 了), 厉害的学校可能有厉害的老师和实验室可以进, 但是一般的情况还是抱紧大佬的大腿 (博士生/硕士生 > 学长 > 同级 > 学弟), 请一定要跟能发论文的学生做, 第一次科研最好能被带飞一次, 熟悉流程, 后面逐渐独立起来, 再靠自己.
中介
网上都说 DIY, 但我最终还是选择了 GGU, 然后身边的人也选了 GGU, 都是半 DIY. (为了尽量不打广告, 下面黑幕)
半 DIY 主要就是人家给你名校专业对口的 mentor (master or phd)+一个培训师带你, 给你提供必要指导信息与最后的文书修改. 所有事情 (选校, 网申,文书初稿) 都要自己完成. 主要有如下原因:- 花钱的服务是稳定的, 而且确实掌握不少信息. 当然也可以麻烦学长学姐或是一亩三分地, 但是他们也很忙, 效率不高. 或是信息需要甄别, 不完全适合自己.
- 身边高中和大学靠谱的同学选的 GGU, 也有选过的学长成功申到很好的学校.
- GGU 的 mentor 为名校的 CS master/PhD, 专业领域确实很厉害.
- 文书 mentor 润色+native speaker修改, 确实省很多心. (最终也和学长/姐验证了一下文书确实写的可以.)
最终的服务还算满意.
不过关于选择中介, 我只有一点要说… 自己是最靠谱的, 所有环节务必自己掌握, 切勿交给他人. 对中介也不要抱太大期望, 还是要靠自己的. 这样面对中介的时候心态就会好很多, 甚至会 beyond expectation😂. 主动权仍然在自己.
交换
我个人极力推荐交换, 绝对要关注学校的国际交流信息或者自己找学校官方的交流. 当然学校的专业档次和项目内容 (什么专业内容) 很重要. 交换是很好的补课以及和教授 connection 联系科研, 要推荐信的好机会.
个人觉得大三后半学期比较合适, 一方面顺理成章的暑研, 一方面本校专业课的 workload 会变少了. (大概吧, 其实交换也得考虑本校的 workload, 不过我真心推荐交换)
暑研
暑研是个很好的要到推荐信和发 paper 的机会.
我在大三下学期的 3 月份开始套磁套到一位老师, 然后从 4 月一直干到 11 月, 期间保持一两周 feedback 一次, 很幸运地遇到了很好的老师, 拿到了强推.
不过我是 remote 做的, 我觉得如果可以的话, 一定要亲自过去, 效果会很不一样.
选校
申请策略: (对我而言)
- 不考虑小于两年制的项目, 没有能力做充分准备. (或许你能)
- 不考虑申请 PhD (NLP), 没顶会 paper. (或许你能)
- 无 RA 的退路, 只能硬着头皮申科研向的 MSCS 和一定数量的长时间 CS 找工向硕士, 两边道路都要考虑, 录了哪就选什么路, 两边都录优先科研.
- 选的学校只有一个录的话录哪个都会去, 不要选自己不会去的学校.
- 确定能有很大把握保底的学校不要选太多, 因为就算全录你也只能选一个, 多亏啊, 多把重点放到主申/冲刺/彩票, 看你是什么偏好型, 也看你的保底机会有多大 (不一定指学校). 如果你已经有什么 RA 的 offer 或者保底校的 offer, 那就可以激进一点. 没有的话就稳妥一点. 主申/冲刺/彩票按梯度选, 都要有, 老生常谈了. 因为我的退路也不太稳妥, 于是我比较保守地选了 4+5+5+4 的组合. (彩票+冲刺+主申+保底)
- 多申, 多申, 多申! (指 CS), 在推荐信可承受范围内多申! (大概得申到 20 个左右)
- 主申美国 (科研和工作的机会更大), 考虑了加拿大和欧洲. (10 月末套了几个加拿大的研究型 MSCS 发现老师们本身就说不会回信, 我也真没收到回信, 当时感觉还是实力没有强到让老师愿意联系… 而且申的有点多了怕推荐信不够, 就放弃加拿大了.)
- 家里没那么多钱, 学费控制在 80 w RMB, 再就是尽量安全一些. (于是没有考虑 UChicago 和 JHU)
实操方式:
- 打开网站查询 cs master 择校指南, 对各个学校的 bar 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虽然大部分侧重找工, 但是 bar 的相对位置还是准的. 虽然相对位置准的, 但是绝对难度在上升, 需要与时俱进)
- 针对研究向, 打开 CSRankings, 搜索感兴趣的方向下哪些学校有哪些老师, US 大概看了前 50, 又看了欧洲的选了一个阿姆斯特丹和两个瑞士学校 (ETH, EPFL).
- 针对录取情况和录取难度, 以及学校录不录取 MSCS (如 UCB, MIT, UW 都没有国际生 MSCS), 搜索引擎在后面加
site: 1point3acres.com
,site: zhihu.com
,site: zhuanlan.zhihu.com
等等查询各个学校 MSCS 的情况. 留学申请 Offer多多 也可以看一下, 搜索录取学校的三围中位数和录取人基本信息. 但是录取人基本信息一天只能查看 5 次… 我最后也没怎么用这个功能… - 接下来直接搜索 (请用 Google): 学校名称 项目名称+admission, 如 UCSD MSCS+admission, 第一个就是, 点进去, 阅读要求. ctrl+F 在网页内搜索各种内容. 我一般会先 ctrl+F 查查 GT 的 bar (85) 和需不需要考 G (不需要). 之后我还会查一些信息记录下来 (比如 courses/curriculum, tuition/fees, deadline).
- 接下来列一个大表格记录选校信息, 对于选校阶段先不用记录太多信息, 我足足查了快 50 所. 最开始只是查了下
难度
,GRE bar
,TOEFL bar
,找工/科研
,贵不贵
,课程设置
,deadline
再筛掉一批. 这个时候来不及查更细节的东西, 如找工/科研具体友好度, 环境, 具体 tuition… 没关系筛到 20-30 左右就可以申了, 剩下的信息在有了 offer 之后再说. - 接下来这个也挺重要的, 在定位贴里面发帖, 给出自己的基本信息以及自己以为的 bar, 看看别人的建议. 再看看别人的定位贴情况如何. 同时也多问问学长学姐.
- 如果本校有 connection 或者是友好校的话, 可以申!
成型之后的选校梯度 (个人以为) 和结果:
- 彩票:
MSCS@UT-Austin (科研),MSCS@Gatech (科研), MSCS@ETH (科研), MSCS@EPFL (科研) - 冲刺:
MSCS@UCLA (科研),MSCS@Brown (科研),MSCSE@UMich (科研),INI-MSIN@CMU (找工),MSAI@U-of-Amsterdam (科研) - 主申: MSCS@UCSD (找工/科研),
MSCS@Columbia (找工/科研),MSCS@USC (找工/科研), MSCS(37/SE)@USC (找工), MSCS@PSU (科研) - 保底: MSCS@UCI (找工/科研),
MSCS@NYU-Tandon (找工, 被劝转 CE),MSCS@NEU (Boston 科研), MSCS@UTD (找工/科研)
但是这些学校申请起来难度对我都挺大的. 不是 CS 专业和缺专业课, 导致我以为的保底校只剩下 UTD. 再加上没有 paper, 没有实习, 学校太捞, 导致美国彩票, 美国冲刺, 美国主申几乎全军覆没, 仅剩下看 GPA 的 UCSD, 暑研导师推荐信加成的 PSU, 不是 CS 但看 GPA 高就只给找工项目的 USC, 终极保底校 UTD. 欧洲这边阿姆斯特丹口语小分没过 25 连申请流程都无法进行 (但是申请不交钱, 于是我还是试了下, 并且尝试邮件 argue, 无果, 遂放弃.). 就剩下两个 GPA 控 ETH 和 EPFL 录了.
文书
简单在地里查一查模板, 看看上面发的那个贴怎么说的文书. 我感觉普通人很难写出花来, CS 的录取一般来说也都是更看重实力而不是文书包装的, 所以在我看来文书的权重没有那么大. 写一个不会拖后腿的文书老老实实把自己的经历阐述出来就行.
关于 CV, 我只能写一页, 靠列举课程, 列举三段科研经历硬凑. 可以在 Overleaf 找 LaTeX 的模板, 也可以自己写, 但我当时比较菜, 就用的 word 模板.
至于 PS 的话, 我的格式就是第一段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 二段学习情况简单介绍, 三四五大头写每段科研经历有了什么技术, 怎么解决困难, 最终学到什么, 最后一段写为什么喜欢这个项目 (教授的某某方向感兴趣, 学校的 MSCS 科研友好向氛围很喜欢). 感觉在扩展 CV 的基础上把几个经历用逻辑顺序串在一起显得 make sense 并且逐渐进步, 然后解释了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个专业和为什么选择了这个学校而不是别的. 不要过于模板化 (只要别变得把 PS 换个学校名哪里都能申请就行).
一般文书不需要页眉, 除非学校要求. (UMich)
推荐信
最上面的链接已经把推荐信的一些问题总结地差不多了. 我想补充几点.
- 课程推能写的内容很有限, 除非你做了很多东西并且教授是能看到的, 有互动, 否则最好是学术推荐信.
- 最好多找一个推荐人 (4-5 人推荐), 因为申请数量太多, 但是有的老师可能不会写太多推荐信, 一般国内都是自己写, 想多少封就多少封, 但是国外可能存在数量限制, 因此最好留一两个人的余量能够 cover 全部项目的推荐信.
- 自己代写并提交推荐信时, 强烈建议换一台电脑, 换一个 ip 地址 (最好是老师办公室), 注意文件路径 (最好开一个 guest 账户起自己老师的名字, 在那个目录下放推荐信). 此外提交推荐信后不要立即提交网申!
- 请确定是否能给强推.
网申
确定学校后开始网申的过程中, 便需要再次搜索各个学校的 admission 和 FAQ, 查看如下信息并整理到表格: 是否需要换算 4.0 scale GPA (一般不用)
, deadline
, 托福/GRE送分 code
, 推荐人布局
, 网申链接
, 小秘邮箱
(在 admission 里面 ctrl+f 搜索 ‘@’ 符号). 接下来进网申页面内, 用 excel 记录所有 required documents
(这部分请在网申系统内部完成, 不需要在项目 admission 页面内搜索, 因为不一定准确).
务必耐心, 文书成绩什么确定好之后, 一天填个两三个就行. 交之前再检查一下. 注意部分学校的文书需要特定格式 (UMich).
选择
接下来耐心等着 offer. 大概 3 月初到 4 月中旬是 offer 集中下发的时间.
如果出了 offer 并且需要比较之后, 再到网上/学长学姐/同学具体查所有你想知道的点和建议. 这里还推荐可以在比较帖里面问一问.
申请看起来也没那么难?
关于意外的处理:
申请看起来很简单. 理想情况下, 大一认真学习 GPA 拿的高, 学会一些基本技能, 寒假把 GRE 考出来, 暑假练托福大二秋天考出来. 大二进实验室做科研, 一年下来攒出第一段科研经历和 paper, 继续维持专业课 GPA. 大三要么交换, 要么继续进实验室做科研, 然后下半年 3 月份开始套暑研开始做, 6 月份开始的暑假继续做暑研, 8 月末开始查学校, 9, 10 月份写文书改文书, 要强推, 10 月末和 11 月开始填网申, 12 月之后继续做科研和等结果.
然而实际上会出现各种问题.
- 比如家里没钱, 能申的学校太少了怎么办?
- 比如 GPA 炸了怎么办? 发现专业课和想学的专业差的有点多怎么办?
- 比如 GRE 和 TOEFL 很多人做不到在 ddl 之前考出来, 往往拖到大四申请 10 月份, 11 月份才开始考, 如果还考不出来又怎么办?
- 比如科研做半天也没做出东西怎么办?
- 比如套磁一个也没套到怎么办?
- 比如因为语言成绩不够没有交换怎么办?
- 比如如果暑研的时候本来已经 remote 低效率了, 结果又把胳膊摔了, 只能一只手敲代码; 而且接下来还有个托福考试, 单手没办法写作, 想延期发现需要很晚才能考, 怎么平衡? 忍受着生理上的疼痛, 怎么调节?
列出以上这些的意思是说: 准备留学的过程不可能是完美的. 但我相信正是这些"不完美"的挫折才促成了坚定的出国信念, 也让每一个人与众不同. 遇到挫折, 不仅需要积极寻求解决办法, 更需要主动调节自己的心态.
只要相信自己 (believe & believe in), 你一定能行.